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商代城市藝術專題
THE ART OF SHANG CITIES 
開課學期
96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藝術史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芳妹 
課號
ARHY7054 
課程識別碼
141 M11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8,9,A(15:30~19:15) 
上課地點
樂學館205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0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商代城市藝術專題授課大綱
2007.秋

授課教師:陳芳妹教授
上課時間:每星期二下午4:30至7:30


從二里頭文化的興起到商代,約從西元前二千紀到一千紀約一千年間,考古資料顯示,黃河、長江兩河流域的物質遺存有大的變動,出現了使用銅資源與銅成品的多樣文化。銅成品作為新興因素,帶動了本來文化中的物質體系,包括陶、玉、石、漆、綠松石等的質變、量變到形變,反映了對質材與成物間的新理解,並涉及該文化「物」與「人」的新關係。這些現象之始生,往往是在在地城市中進行,且與城市規模與性質形成有機關係,並相互闡述。此外,深一層來看,還超越在地城市,反映跨城市與跨文化間的關係。這種域外關係網形成及推動物質形變、質變與量變者,往往是使物成形的製造藝匠及背後贊助的使用者,他們以成形的物質作為社會階層間競爭的結果。
本課程討論商代物質文化的興起,形成與變化,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的興起及城市間的關係網,以討論藝術、時空與人群的關係,並以兩河流域藝術與城市發展的研究作為比較的個案,以相互闡發。

第一週9/18 引言(放颱風假)
第二週9/25 中秋節放假
第三週10/2 研究史回顧:從定名、Icon到研究方法
參考書目:
(一) 研究史學史:陳芳妹,2000,〈藝術史學與考古學的交會──殷商青銅器藝術史研究方法的省思〉,《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七十周年邁向新學術之路研討會》2000,6。
(二) 宋以來圖錄式的傳統
1.考古圖
2.博古圖
3.西清三鑑
4.清人圖錄(大通書局)
5.郭沫若,〈彝器形象學試探〉,《兩周金文辭大系,圖錄及考釋》,1934。
6.容庚,《商周彝器通考》,台北:大通書局,1973。
7.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組編,《商周青銅器文飾》,1984,北京:文物。
8.馬承源,《中國古代青銅器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1982。
9.朱鳳瀚,《古代中國青銅器》,廣東:開南大學,1995。
10.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青銅器全集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8。
(三) 考古學方法的引入
1.李濟,〈如何研究中國青銅器-青銅器的六個方面〉,《故宮季刊》第一卷第一期,國立故宮博物院,頁1-9。2.
2.李濟、萬家保,《殷墟出土青銅觚形器之研究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史,1964。
3.李濟、萬家保,《殷墟出土青銅爵形器之研究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史語所,1966。
4.李濟、萬家保,《殷墟出土青銅斝形器之研究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史語所,1968。
5.李濟、萬家保,《殷墟出土青銅鼎形器之研究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史語所,1970。
6.李濟、萬家保,《殷墟出土伍拾參件青銅容器之研究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史語所,1972。
7.張光直,《中國考古學論文集》,台北:聯經,1995。
8.張光直,《中國青銅時代》,北京:三聯書店,1983。
9.張光直,《中國青銅時代》二集,北京:三聯書店,1990。
10.K. C. Chang, Art, Myth, and Ritual─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, 1983, Cambridge, Massachusetts, and London, England
11.朱鳳翰著,《古代中國青銅器》,天津:南開大學出版社,1995。
12.張長壽,〈殷商青銅器上獸面紋的斷代研究〉,《考古學報》1990:2,頁137-168。
13.《中國考古學•夏商卷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院,2003。
14.《殷墟青銅器》,北京:文物,1985。
15.李水城,〈西北與中原早期冶銅業的區域特徵及交互作用〉,《考古學報》2005:3,頁239-278。
16.陳星燦、劉莉、李潤權、華翰維、艾琳,〈中國文明腹地的社會複雜化進程――伊洛河地區的聚落型態研究〉,《考古學報》2003:2,頁161-218。
17.岳洪彬,《殷墟青銅禮器研究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6。
18.Tang, Jigen, “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Late Shang China――A Mortuary Perspective,”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,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,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, January 2004.
(四) 史學方法
1.杜正勝,〈歐亞草原動物文飾與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考察〉,《歷史語研研究所集刊》64,2(1993), 頁19-25。
2.杜正勝,〈古代物怪之研究(一~三)── 一種心態史和文化史的探索〉,《大陸雜誌》第一百零四卷第一~三期,2002。
3.杜正勝,〈從三代墓葬看中原禮制的傳承與創新〉,《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,1995。
第四週10/9 研究史回顧:藝術史研究方法的引入
參考書目:
(一) 日本學者
1.林巳奈夫,《殷周時代青銅器紋樣の研究》,京都:吉川弘文館,1986。
(二) 台灣藝術史學者
1.陳芳妹,〈小屯五座墓的青銅容器─從二里岡到典型殷墟風格的轉變〉,《考古歷史與文化─高曉梅先生八秩大慶論文集》,臺北:正中書局,1997。
2.陳芳妹,〈藝術與宗教─以商代青銅藝術的發展與隨葬禮制的互動為例〉,《故宮學術季刊》18:3,2001,頁1-92。
3.陳芳妹,1997,〈商代青銅藝術「區域風格」的探索〉,《故宮學術季刊》15:4,1998。
(三) 歐美學者
1.羅森,《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2。
2.B. Karlgren, “New Studies on Chinese Bronzes”, BMFEA 9(1937),pp.11-117.
3.Max Loehr, “The Bronze Styles of the Anyang Period”, ACASA 7(1953), pp.42-53.
4.R. Bagley, 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.Sackler Collections,Washington, D.C.:Aurhur M.Sackler Foundation, 1987.
5.R. Bagley,“Meaning and Explanation”, edited by Roderich Whitfield, The Problem of Meanig in Early Chinese Ritual Bronzes, London: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,Univ. of Lodon,c.1993, pp.33-55.
6.Jessica Rawson,“Late Shang Bronze Design:Meaning and Purpose”, edited by Roderich Whitfield, The Problem of Meanig in Early Chinese Ritual Bronzes, London: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,Univ. of Lodon,c.1993, pp67-95.
7.Jessica Rawson, 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orm the Arthur M.Sackler Collections ,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1990
第五週10/16新議題的加入
(一) 中國青銅文化的發展階段與分區系統
1.李伯謙,《中國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研究》,北京:科學出版社,1998。
2.張光直,〈中國相互作用圈與文明的形成〉,收入《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》,北京:文物,1989,頁1-23。
(二) 新議題的加入:城市研究
1.孫遜等,《都市文化史:回顧與展望》,都市文化研究第一輯,上海三聯書店,2005。
2.釦說A《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》,北京:燕山,2000。
第六週10/23新議題的加入與考古材料分析:物質文化與都邑的興起
(一) 人類學的新視野
1.Kristian Kristiansen, Thomas B. Larsson, The Rise of Bronze Age Society, 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05.
2.Anne P. Underhill, Craft Production and Society Change in Northern China, New York: Kluwer Academic/ Plenum Publishers,2002.
3.Robert L. Thorp, China in the Early Bronze Age, Philadelphia: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, 2006.
(二) 比較研究的新視野
1.Joan Aruz and Ronald Wallenfels ed., Art of the First City : the Third Millennium B.C. 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Indus, New York :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;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, c2003.
2.Tim Ayers ed., Art of Ancient Iran: Copper and Bronze, London: Philip Wilson Publishers Limited, 1997.


(三) 考古材料分析與討論:二里頭文化:物質文化的世界關係網絡與二里頭都邑的興起
1.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,《偃師二里頭》,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,1999。
2.杜金鵬、釦說A《偃師二里頭遺址研究》,北京:科學,2005。
3.杜金鵬、釦說A《二里頭遺址與二里頭文化研究》,北京:科學,2006。
4.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,《大甸子》,北京:科學,1996。
5.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吉林大學北方考古研究室,《民樂東灰山考古》,北京:科學,1998。
6. 李水城,〈西北與中原早期冶銅業的區域特徵及交互作用〉,《考古學報》2005:3,頁239-278。
第七週10/30 新議題的加入:以兩河流域研究為例
討論書目:P.11~P.186 (Joan Aruz and Ronald Wallenfels ed., Art of the First City : the Third Millennium B.C. 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Indus, New York :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;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, c2003)
第八週11/6 考古材料分析:商早期(二里岡文化):物質文化與鄭州商城的興起
1.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編著,《鄭州商城:1953-1985年考古發掘報告》,北京:文物,2001。
2.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編著,《鄭州商城考古新發現與研究:1985-1992》,鄭州市:中州古籍,1993。
3.陳顯泗,《鄭州商代城遺址》,北京:中華,1981。
4.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,《鄭州商代銅器窖藏》,北京:科學,1999。
5.杜金鵬、王學榮,《偃師商城遺址研究》,北京:科學,2004。
6.杜金鵬,《偃師商城初探》,北京:科學,2003。
第九週11/13 考古材料分析:商早期(二里岡文化):物質文化與盤龍城的興起
1.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,《盤龍城:1963-1994年考古發掘報告》,北京:文物,2001。
2.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、中國歷史博物館、山西考古研究所,《夏縣東下馮》,北京:文物,1988。
第十週11/20 新議題的加入與考古材料分析
(一) 新議題的加入:以兩河流域研究為例
討論書目:P.189~P.233 (Joan Aruz and Ronald Wallenfels ed., Art of the First City : the Third Millennium B.C. 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Indus, New York :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;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, c2003)
(二) 考古材料分析:洹北商城與商中期的爭議:物質文化與洹北商城
1.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,《中國考古學•夏商卷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院,2003。
2.課前請務必自行參儘銗L出土報告。
第十一週11/27 考古材料分析:安陽殷墟(一期:以小屯五座早期墓葬為例):物質文化與安陽(一)
1.陳芳妹,〈小屯五座墓的青銅容器─從二里岡到典型殷墟風格的轉變〉,《考古歷史與文化─高曉梅先生八秩大慶論文集》,正中書局,1997。
2.課前請務必自行參儘銗L出土報告。
第十二週12/4 考古材料分析:安陽殷墟(二期:以婦好墓為例):物質文化與安陽(二)
1.課前請務必自行參儘銗L出土報告。
2.華覺明,〈婦好墓青銅器鑄造技術的研究〉,《中國冶鑄史論集》北京: 文物,1986
3.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,《殷墟青銅器》,北京:文物,1985
4.劉一曼,〈安陽殷墓青銅禮器組合的幾個問題〉,《考古學報》1995:4,頁395-421。
5.張長壽,〈殷商時代的青銅容器〉,《考古學報》1979:3,頁271-300。
6.張長壽,〈殷商青銅器上獸面紋的斷代研究〉,《考古學報》1990:2,頁137-168。
第十三週12/11 考古材料分析:安陽殷墟(三期:以郭家莊M160為例):物質文化與安陽(三)
1.課前請務必自行參儘銗L出土報告。
2.陳公柔、張長壽,〈殷商青銅容器上鳥紋的斷代研究〉,《考古學報》,1984:3,頁265-286。
第十四週12/18 新議題的加入與考古材料分析
(一) 互動與交流:以兩河流域研究為例
討論書目:P.239~P. 395,(Joan Aruz and Ronald Wallenfels ed., Art of the First City : the Third Millennium B.C. 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Indus, New York :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;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, c2003)
(二) 考古材料分析:四川廣漢三星堆與江西新淦大墓:物質文化與三星堆、新淦
1.陳芳妹,〈商代多元青銅藝術系統」研究的新線索--藝術、技術、用銅概念與用器行為〉,《故宮學術季刊》23:2 民94.冬 頁21-82+204
2.課前請務必自行參儘銗L出土報告
第十五週12/25 史語所文物陳列室實物觀摩(調整至週三或週六上課)
第十六週1/1 元旦放假
第十七週1/8 學生期末報告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討論商代物質文化的興起,形成與變化,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的興起及城市間的關係網,以討論藝術、時空與人群的關係,並以兩河流域藝術與城市發展的研究作為比較的個案,以相互闡發。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二 16:30~19:20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